BPA 发泡点(时间)的计算步骤 
	
	
		
	
	
		以下仅对 BPA 测试分析的发泡点的计算步骤做些说明(活化能计算不在此列)。 
	
	
		
	
	
		1.1 硫化升温曲线 
	
	
		
	
	
		试样(实际某公司的胎面)按照标准裁取并送入模内进行硫化升温,得到以下升温曲线 
	
	
		               
 
	
	
		
	
	
		
	
	
		
	
	
		
	
	
		
	
	
		
	
	
		
	
	
		
	
	
		
	
	
		
	
	
		
	
	
		
	
	
		
	
	
		
	
	
		
	
	
		
	
	
		
	
	
		 
	
	
		        图 1 四个通道的硫化升温曲线 
	
	
		
	
	
		1.2 计算等效硫化时间 
	
	
		 
	
	
		
	
	
		根据升温的原始数据用阿累尼乌斯公式计算出各通道的等效硫化时间(用到活化能) 
	
	
		
	
	
		(详细算法用 EXCEL) 
	
	
		
	
	
		表 1 各通道的等效硫化时间 
	
	
		
	
	
		
			
				| 
						
					 | 
						通 道 
					 | 
						Ch1 
					 | 
						Ch2 
					 | 
						Ch3 
					 | 
						Ch4 
					 | 
			
				| 
						
					 | 
						
					 | 
						
					 | 
						
					 | 
						
					 | 
						
					 | 
			
				| 
						
					 | 
						水平距离 
					 | 
						20 
					 | 
						50 
					 | 
						80 
					 | 
						110 
					 | 
			
				| 
						
					 | 
						
					 | 
						
					 | 
						
					 | 
						
					 | 
						
					 | 
			
				| 
						
					 | 
						tEQ 
					 | 
						7.00 
					 | 
						5.27 
					 | 
						3.69 
					 | 
						2.41 
					 | 
			
				| 
						
					 | 
						
					 | 
						
					 | 
						
					 | 
						
					 | 
						
					 | 
		
	
	
		
	
	
		 
	
	
		1.3 绘出等效硫化时间与水平距离的相关图 
	
	
		
	
	
		可直接用 Excel 绘出以下相关图,并作出趋势线 
	
	
		         
	
	
		
	
	
		
	
	
		
	
	
		
	
	
		
	
	
		
	
	
		
	
	
		
	
	
		
	
	
		
	
	
		
	
	
		
	
	
		
	
	
		
	
	
		
	
	
		
	
	
		
	
	
		图 2 四个通道测温点的硫化时间与距离间的关系 
	
	
		
	
	
		显然为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可由此求得已知任何距离的等效硫化时间。 
	
	
		
	
	
		1.4 据线性相关公式求出发泡点时间(BP) 
	
	
		
	
	
		从剖切试样断面知,LBP=51mm 按照趋势线给定函数求得发泡点时间tBP 
	
	
		tBP= −0.0512 + 7.9183 = −0.0512 × 51 + 7.9183 ≅ 5.30m 
	
	
		
	
	
		
	
	
		
	
	
		这样发泡点的时间就被确定了。此法是在标准作业状态下进行,其波动小,重现性好, 
	
	
		
	
	
		对生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